心灵文化长廊|别让盲目干扰你

发布时间:2018-12-18 责任编辑:赵琼  作者:陈茂  来源:太阳集团tyc5997 

 

双十一双十二接连而过,你的购物车清空了吗?

双十一双十二简直让人怀疑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定金膨胀、游戏津贴,还有各种红包!是否蒙蔽了你的双眼,让你忍不住“剁手”,忍不住为了拼单而买了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呢?

 

 

 一场激烈的“抢夺战”过后,平静下来的你有没有反思自己的盲目冲动。明明一再告诫自己要控制住!但是任谁都阻挡不了你的脚步。

 

2762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好好聊一聊关于盲目与从众。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从众效应”。

6A7A0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从众效应(conformity):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

一是受众对已经有了定论的职业传播者和信息作品,几乎没有人会再提相反的意见;

二是从众能够规范人们接受行为的模式,使之成为一种接受习惯;

三是某种一致性的群体行为能够形成接受“流行”,如“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新书热”等;

四是会对那些真正富有独创意义的信息作品加以拒绝,从而挫伤少数传播者探讨真理的积极性;

五是多少抑制了受传者理解信息的个人主观能动性。

 

因此,从众效应也是优点与缺点并存、有利与不利同在。

 

从众效应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
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

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通常从众行为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一是积极的一致性;二是消极的一致性,三是无异议的一致性。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 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效应”。

 

 

 

 

 

接下来是“晕轮效应”


FF8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各种组织决策上。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1.遮掩性

有时我们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予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势必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随意抓注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缺形,或是一无是处,都犯了片面性的错误。青年恋爱中的“一见钟情”就是由于对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往往对思想、情操、性格诸方面存在的不相配处都视而不见,觉得对象是“带有光环的天仙”,样样都尽如人意。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一个人印象欠佳而忽视其优点的事,举不胜举。

2.表面性

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知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所带来的选择性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如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简单把这些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必然是表面的。

3.弥散性

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晕轮效应弥散的体现。《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常见的“晕轮效应”有:

1.  循环证实:疑邻盗斧、智子疑邻

2.  刻板印象: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以貌取人:克夫相、富贵相、手大漏财

4.  第一印象:爱屋及乌、叶公好龙

 

那么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呢

1.   注意“投射倾向”

2.      注意“第一印象”

3.   注意“刻板印象”

4.   避免“以貌取人”

5.   避免“循环证实”

 

 

5110


以下是心理君给大家总结出的一些小贴士:


 
1)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他人:
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2)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
3)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
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的普遍特征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等。
4)不要以貌取人:
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13F13

 

最后,如果你有任何困惑

 

欢迎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太阳集团tyc5997“成长氧吧”辅导室做咨询哦!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咨询预约电话:84261462

预约与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8:30-11:00,14:30-16:00,18:30-20:30

预约与咨询QQ1225637282

预约与咨询E-mail1225637282@qq. com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http://xlzx.ccsu.cn

地址:心健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医务室斜对面三层小楼)

 

太阳集团tyc5997“成长氧吧”辅导室

辅导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7:00

联系电话:15388069932

QQ2607091650

辅导地点:宁静楼2-8

心理联络员老师:陈茂老师

联系方式:18973170105

 

版权所有:中国·太阳集团tyc5997(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